

服裝廠面料的色差品質如何管控?面料色差儀色彩管理方法
在服裝廠的生產過程中,面料色差問題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有效管控面料色差品質,對于降低退貨率、提高生產效率和維護品牌形象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闡述服裝廠面料色差品質的管控方法以及面料色差儀在色彩管理中的應用。
一、面料色差的類型及影響
面料色差主要分為同批色差、同匹色差和不合色樣等類型。同批色差表現為一個色號的產品在箱、件、包、匹、缸之間的顏色差異;同匹色差包括左、中、右色差(如深淺邊)、一卷面料前后色差和正反面色差等;不合色樣則是樣本與產品或成交小樣與產品之間的色差。這些色差問題嚴重影響染色成品質量,給服裝廠的裁剪和縫制帶來困難,可能導致面料浪費,增加生產成本,同時也是消費者投訴和退貨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網購中,衣服色差問題嚴重影響品牌聲譽。
二、面料色差產生的原因
(一)染料在織物上先期分布不均勻
1. 織物因素:纖維性能不同或前處理退、煮、漂、絲不夠勻透,使染前半制品滲透性不勻,導致對染料吸收程度存在差異。
2. 吸液因素:機械結構問題或操作不當,造成織物各部位帶液率不一致,如軋輥壓力不勻、加入染化料不勻等,都會使織物吸收染料不勻。
3. 預烘因素:浸軋染液后預烘時,烘燥速率和程度不一致,引起染料泳移,導致在織物上分布不勻。
(二)染料在織物上固著程度不同
盡管染料先期分布均勻,但在固著過程中,若溫度、時間、染化料濃度等條件控制不當,織物上某些部位的染料不能充分固色,在后處理皂洗時被去除,從而產生色差。
(三)染料色光發生變異
1. 染前因素:半制品白度不勻或 pH 值差異較大,染色后會造成色光差異。
2. 染色因素:例如分散染料熱溶溫度過高、還原染料過度還原等,都會使色光改變。
3. 染后因素:后整理過程中,如樹脂整理、高溫拉幅以及織物 pH 值不同等,還有皂洗不充分導致發色不足、色光不準等問題,都會引起染料色光變化。
三、面料色差品質的管控方法
(一)設備相關措施
1. 改善軋輥均勻性:采用普通軋車染色時,將軋輥表面車磨成中間直徑略大、兩端直徑略小的橄欖形輥筒,并合理選擇橡膠軋輥硬度。
2. 采用均勻軋車:生產單一品種、單一色澤產品時,橄欖形輥筒可解決邊中色差或左中有色差;但生產小批量、多品種、多色位品種時,常需頻繁調換輥筒,此時采用均勻軋車是解決邊中色差、左中右色差的好辦法。
3. 選用合適設備并改善設備狀態:確保被染物在整個染色過程中能均勻上色。例如,在織物干燥環節,要注意熱風烘燥機噴風口風速和溫度對水分蒸發的影響。加工厚類織物時,溫度相差 10℃以內對色差影響不大,而加工薄織物時,溫差大于 5℃就會有明顯色差;風速左中右相差 4m/s 之內對厚織物影響小,而風速相差 2m/s 時薄織物就會有明顯色差。對于熱風烘干機,采用橫導輥穿布方式有利于防止正反面色差,若采用垂直穿布的熱風烘干機,需改裝設備使上下風口的風量或風速可調節。烘筒烘燥機屬接觸性烘燥,要使織物先接觸的烘筒溫度適當低一些,再逐步進入高溫烘筒,減少色差。同時,可采用紅外線予烘、微波烘干等方式使染制品內外一致烘干,避免泳移產生的色差,用紅外線烘燥織物時要保證正反兩面紅外線輻射均勻,且輻射器與織物距離不能太近。此外,染前半制品的烘干要均勻一致,保證吸液量一致。
(二)工藝相關措施
1. 染色時合理選用染料:盡量選擇上染曲線相似的染料,按產地、批號分開存放染料,并做好測試化驗工作,分批使用,防止產生色差。
2. 加入勻染性助劑:如棉針織品投染時加入棉用勻染劑,滌/棉織物軋染時在染液中加入適當的防泳移劑(如海藻酸鈉、聚丙烯酸衍生物等),減少色差。
3. 加強練原管理
坯布選擇:同一批染制品必須采用相同的坯布,因為坯布的纖維種類、質量、配比以及上漿情況對染色均有較大影響。
前處理工藝:按不同品種、不同設備調整工藝,使退、煮、漂、絲光勻透,保證練漂效果達到染制品的染色要求。
定形處理:需染前定形的織物定形要均勻一致,避免染色時因定形不勻產生色差。
pH 值控制:絲光后織物的 pH 值是前處理中影響色差的重要因素,pH 值偏高會導致烘干時織物泛黃和染料在高溫堿性下色光變化,要嚴格控制。
4. 優化染色工藝:針對不同染制品的特點和染化料的性能正確制定工藝,并在加工中保證工藝穩定,避免色差。
5. 整理助劑選擇與工藝控制:慎重選擇整理助劑,嚴格控制整理工藝條件,避免因助劑和工藝變化導致色光變化而產生色差。
四、面料色差儀在色彩管理中的應用
(一)色差評定與標準
面料的色差檢驗按表現形式分為卷與卷間的匹差、批與批間的缸差、同一卷內的頭中尾差和邊中邊色差等;按生產工藝可分為色紗批號不同、漂白工藝、缸染時間溫度壓力不同、印花漿料不同、織造時密度不同、繡花線色不同等產生的色差。ISO 標準將色差分為六個等級:1 級(不可見)、2 級(微弱)、3 級(輕微)、4 級(明顯)、5 級(嚴重)和 6 級(很嚴重),一般顏色差異在 2 級以下可接受。根據 GB250 和 GB251 國標紡織色卡標準,服裝目視比色時色差標準分為 5 級,5 級為無色差,一般一等品色差要求為 4 級(包括中邊、首尾),但和標準色對比色差要求看供需雙方約定。
(二)色差儀的工作原理與數據應用
色差儀通過積分測量樣品的三個刺激值 xyz,計算樣品的顏色坐標和其他參數。探測器用濾光片覆蓋,將探測器的相對光譜靈敏度 S(λ)修正成 CIE 推薦光譜三刺激值 x(λ),y(λ),z(λ),用三個光探測器接收光刺激時可得到樣品的三個刺激值 X,Y,Z。它可以自動比較模型和被檢查產品之間的顏色差異,輸出 CIE LAB 三組數據與比色后ΔE,ΔL,Δa,Δb 四組色差數據。服裝廠可根據色差儀測定的數據,對色差較大的紡織品進行著色調整,保證產品顏色一致性,減少損失。
(三)三恩時在色彩管理中的解決方案
TS8760臺式分光測色儀:作為供應鏈中的首選設備,具有氙燈組合光源+UV光源設計平均 DE*≤0.07 的儀器臺間差和 DE*≤0.005的可重復性,滿足嚴苛的色彩數據化標準,被眾多國際國內紡織服裝品牌高度認可。
2. TILO標準光源箱P60:為有效的視覺評估提供一致和受控的照明條件,可復制幾乎所有照明環境,并可根據需求定制,是有效色彩控制解決方案的關鍵組成部分。
3. Pecolor專業紡織配色軟件:通過更少修色步驟為紡織行業實現更好的配色體驗,智能處理顏色數據,提供更佳的初始色彩匹配,減少配色打樣浪費。
4.YS4580便攜式色差儀,采用符合 45/0 幾何光學結構及凹面光柵分光方式,可準確測量樣品反射率及各種色度數據,能準確反映紡織品的顏色特征,儀器配備單獨的 UV 光源,可用于紡織領域中熒光樣品的測量,對于含有熒光增白劑或熒光染料的紡織品,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其顏色表現。
服裝廠要全面管控面料色差品質,需從了解色差產生原因入手,采取相應的設備和工藝管控措施,并充分利用面料色差儀等色彩管理工具,結合先進的色彩管理解決方案,實現從面料采購到生產全過程的色差有效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競爭力。